靈性、智能、體能、社交四大領域座談會

劉家庭

「去應該去的地方,說應該說的話,做應該做的事,成為應該成為的人」

當我們家看到總會對青少年和兒童新的計畫時,腦袋中浮現多馬‧孟蓀會長在多年前教導的四個應該,而對於在教會長大的兒子們,身為父母的我們希望他們能成為準備好的傳教士。

因此我們利用家庭議會的時間,與孩子們討論如何在「靈性」、「社交」、「體能」、「智能」四個方面準備好自己、設定目標並達成。

我們家採用的幾個方式是:

1.大目標分割成小目標,長期目標切割為多個短期目標

2.簡單的事天天做

3.給予責任

我和我們家大哥討論了關於傳教的準備,他也設立目標要存足額的傳道基金,但24萬並不是筆小數目,也不可能一蹴可及,於是我們從他滿八歲洗禮那天開始算,10年的時間每一年要存2.4萬,每個月要存2000元,換算下來等於每天要存67元。於是爸爸的工作是每天準備好零錢,而哥哥的工作是每天幫忙做家事,並且獲得薪資,投入撲滿內,而當他投錢時,我便再一次提醒這筆錢是準備要傳教的基金。

傳教時期除了靈性,也需要充沛的體力,剛好孩子喜歡打籃球,我時常帶著他週末到球場報到,而他也每天練習運球,以入選國小的籃球代表隊為目標,十分幸運的,他也達成了這個目標。

在靈性的部分,孩子們希望今年可以每天讀一頁摩爾門經,以及每天可以做到家庭祈禱,所以我請大哥擔任經文小天使,每天負責帶弟弟讀經文,而二哥則擔任祈禱小天使,每天的睡前招集全家人一起祈禱。

智能和社交,孩子們也分別設立了自己的目標,我們一同討論,互相鼓勵,也看著孩子們逐步的在完成自己設定的計畫。

至於我,則學習到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當一個陪伴者,而不是當一個主導者,此外,我也學習到,最好的幫助,是陪著孩子一起做,因為最好教導,就是身教。

我確實知道,這一項青少年和兒童的計畫,是主啟示給先知在這個時期給予我們孩子的一項完美的計畫,我看到我的孩子們因為這項計畫而學習思考他的需求,以及他人生的使命。我也看到我的家庭因為這一項計畫,而更有目標與活力,也更加的團結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