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一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小妙招

艱難的時刻顯示屬世準備的不足

緊急預備金

有鑒於2020年總會大會中先知及領袖們都強調了【準備】的重要性,同時在一項有關自立計畫訓練的區域聯合聚會中,也以「如何建立一個月的緊急預備金」為主題,特別邀請主教及分會會長們教導成員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因此,北台北支聯會慈助會特別舉辦了一項徵文暨票選活動,徵文題目是「我儲存一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小妙招」,邀請具有實施經驗的姊妹來分享她們的做法。

此次活動共徵得10位姊妹的作品,接著由支聯會成員利用網路投票功能進行票選,選出最受歡迎的三篇文章,活動後並頒發獎熱情參與獎給票選人次最多的支會,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家庭可以積極響應領袖的教導。以下是姊妹們的寶貴經驗:

第一位姊妹分享她的小妙招:
就是「儲蓄」,即開源節流。「開源」即正常工作以外的其他收入,例如:打工、兼職工作,或其他被動式收入(投資理財)。「節流」則指在日常生活的節儉,例如:每日的開銷。從日常生活做起,「食」、「衣」、「住」、「行」、「育」、「樂」都必須要在控制範圍內,不可超出。剩餘一萬元,可以全部儲存為緊急預備金,或是分兩部分,一部分為緊急預備金,一部分可以適當投資理財。弟兄姊妹如果有些收入更高的,則可以再重新調配「預算分配」。收入如果是目前最低工資二萬四的話,則至少存伍仟元預備金,六個月即可存到「一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必須檢視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已成年的最好都能各自獨立分開計算;未成年的,倘若經濟還是全在先生身上,這時候妻子須輔助控管整個家庭的支出。

第二位姐妹表示:
當教會領袖宣導儲存一個月緊急預備金的時候,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過去習慣把儲蓄的錢放入利潤較高的儲蓄保險或金融商品中,如此一來,雖然隨著時間的增加有些許獲利,但在運用上產生了限制,萬一家裡有一些緊急支出,就會因為現金流量不足導致捉襟見肘,萬不得已解約或變現所導致的損失反而得不償失。因為領袖的教導和敦促決定改變自我的狹隘和短視,重新調整家庭的財務配置。轉變固定的思維﹑調整理財的方式,也就是先存預備金再作投資,思想改變﹑行動就跟著變﹑狀況也隨之轉變。服從神所揀選的領袖永遠是最佳的獲利之道。

第三位姊妹說:
小時候由於父親受傷無法繼續工作,母親馬上擺攤賣水果,迅速自立起來。望著父母辛勞工作的模樣,青少年時期就深知工作能力和經濟規劃的重要性。當教會推出一系列自立課程,從自己成長的經驗中一一驗證這些自立課程內容的寶貴,尤其是個人理財課程中「建立家庭緊急預備金」和「儲蓄」,這兩項感受特別深刻。在初入職場就開始購買壽險及醫療險來規劃個人及家庭的安全防護網。後來也考慮到夫妻一方或雙方可能有沒有工作收入的可能性,因此在剛結婚後就開始進行購買儲蓄險。這筆儲蓄險不僅可以提供家庭的緊急預備金運用,日後也可以年金的方式成為中老年時期日常生活所需的開銷運用。當我們願意遵照總會領袖的教導,神必定會給我們該得的酬賞,就是無比甜美的平安祝福。很感謝神一路眷顧並帶領我們前進,神愛世人,願我們能更愛神,並為人服務。

第四位姊妹的方法是:
藉由記帳了解自己一個月花費,就是緊急預備金需的基數,然後才有明確的目標去執行。採用實支實記方式,3 個月就可以估算出一個月緊急預備金的金額。從記帳中清楚知道自己月花費之後,就能知道一個月的緊急預備金的金額。存錢的方法會建議從開源和節流雙管齊下。開源,除了一份正職之外,在時間與體力可以之下,會建議加速累積緊急預備金的方式是運用自己的才能,找到可以不定期的外快收入。例如運用自己的外語能力擔任口譯和筆譯。節流,1自煮,伙食費通常會佔月花費的三分之一,自己煮是一個經濟的方式,是快速累積緊急準備金的好方法。2整理,透過整理自己的環境,清楚掌握把錢花在必要之處,清楚管理生活大小事,達到財務和居住空間雙贏的最佳良方。3 個月達成存到 1 個月緊急備用金的黃金公式是:收入是支出的1.5倍,依序可以思考舉例:一位單身成人月收入 30,000 元,扣除十一奉獻 3,000 元 ,緊急備用金儲蓄≦6,666 元 ,最大可以動用的月支出≦20,000 元,月支出在 20,000以下,緊急備用金儲蓄時間就會縮短。

第五位姊妹的方法是:
先購入一個零錢盒,平常多拿鈔票去購物,再將每次手邊找的零錢隨手排入零錢盒,滿了就裝成袋,由於每次購物都拿大鈔,會產生怎麼錢用這麼快的感覺,大鈔剩沒幾張要省一點,但其實已累積很多零錢,每個月初再將成袋的零錢存入帳戶裡,不知不覺可累積一筆小錢。

圖片

第六位姊妹的做法是:
重新整理衣櫃並檢視自己擁有的衣服。例如利用同一件單品搭配出多個不同穿搭,這樣可減少額外購買重複的款式,設定半年不購買衣物,可省下一筆不少的開銷。

第七位姊妹表示:
因為家庭收入穩定且單純,所以每次薪水入帳後,會提領百分之十作為家庭緊急預備金。而這份緊急預備金的三分之一固定以現金的方式儲存,三分之二存入銀行。因為先生工作的性質每三年要更換地點,有時因為轉換新的環境必須要適應當地的幣值和使用習慣,有時是因為擔心有自然災害(颱風、地震、海嘯、颶風等)發生時,無法及時從銀行或ATM提款(停電或斷網),所以基於家庭特殊的需要,家裡都備有一定比例的現金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

第八位姊妹說:
家裡有一個特別的存錢筒,上面有3個存錢孔,分別標示著什一奉獻、儲蓄及花費。每次一有額外收入,就會先把十分之一存入什一奉獻孔,然後把該存的錢先存入儲蓄孔。最後是花費的預算,買東西前會列清單,而且盡量不帶多餘的錢,買清單上需要的就好,以免想要的慾望大過實際的需要。

圖

第九位姊妹表示:
自己設定的目標是想可以省下哪些錢 ,儲小變大,作更好的利用。首先財務計算,那些每月必要支出例如貸款、什一奉獻、保險、家庭生活費等。之後就是上班餐費,挑戰自己帶便當,一舉數得;挑戰剪掉百貨公司信用卡,減少過度消費的機會,將多餘的時間跟家人公園帶小狗散步、球館練球。實行斷捨離訓練,把手機自動跳出的購物網站刪除,減少物慾。朝著以上目標執行,每月省了一萬多元的花費,無形中有了一些大筆的儲蓄,可以設定家庭裝潢、長輩照顧急需、遠程進修規劃,都成了有準備的方案。聰明的人把房子蓋在堅固的磐石上,感謝有理財課程,有學習有討論有執行,堅固成為真實。

第十位姊妹的方法是:
第一先透過追蹤支出至少四個星期,確定一個月生活開銷所需的金額。第二是一拿到薪水就繳什一奉獻,開立一個緊急預備金的戶頭,並且辦理自動轉帳,在月初就有一筆緊急預備金的儲蓄,而且下定決心儘可能不提取緊急預備金帳戶金額。第三是檢視自己的消費,儘可能減少奢侈性的消費。第四是檢視家中不需要的物品,拍賣或送人,藉這個過程,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達到節流。這樣經過2-3個月不但存下緊急預備金,也能養成簡單生活的習慣。但是我們知道緊急預備金不是存一個月就夠了,養成好習慣後,還要存3-6個月,家庭才能免於困境,感謝領袖們的提醒,讓我們可以及早作好準備,遇到任何情況都不會害怕。

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各有不同,關於理財的思維邏輯也互有差異,誠如教義與聖約58篇28節所說,「因為他們都有能力,他們是自己的主宰,世人只要做好事,絕不會失去他們的酬賞」,這些分享的姊妹透過服從、重整自己的生活,進而獲得見證與祝福,有規劃、有行動、有堅持就是成功的法門,行動就是改變的開始,透過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願我們都飽享作好準備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