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台北傳道部會長楊世寧彭美堅伉儷專訪

范陸平 採訪整理

楊世寧彭美堅合影

楊世寧、彭美堅夫婦蒙召喚擔任台灣台北傳道部會長,將於2021年7月正式上任。楊會長於傳教結束後赴美唸書,畢業於猶他州立大學藝術研究所。回台後,在教育界從事國際教育工作長達18年。五年前,轉換跑道到教會自立部門工作,現任教會亞洲地區出版部門主管。楊姊妹於傳教返鄉後,就在教會翻譯部工作一直到2020年。楊會長夫婦於1993年9月21日,在美國猶他州曼泰聖殿結婚。他們夫妻育有2子,兩個孩子也都曾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長子已婚,目前在美國唸研究所。次子與父母同住,目前創業中。

楊會長夫婦皆在年輕時就加入教會,他們熱心服務,全心愛神的事工。楊會長在傳教時曾擔任過分會會長,在美求學時曾擔任過長定組會長,畢業後回台,曾被召喚在主教團服務,後蒙召喚在支聯會會長團擔任諮理10年、支聯會會長9年半,另任台中傳道部會長團諮理直到現在。楊會長談到在召喚中獲得的見證與學習,他說:「我學會很多事,其中一件事是看清楚自己的弱點,如何透過召喚改進自己。第二,我學到凡事以神和教會政策、福音的角度面對成員,而不是以我自己的角度看待。」楊姊妹有很長的時間在慈助會服務,另外也擔任過神學研究所教師(舊稱)、支會女青年會長、支聯會慈助會諮理、初級會教師、支會慈助會會長等。她回想首次擔任婦女會會長(舊稱)時,那年18 歲,在當時的淡水分會,一個大學新鮮人。她說:「被召喚時,我才參加過兩次婦女會聚會。當時在淡水,我們的單位很小,開始的時候,只有三個姊妹,兩個傳教士長老。」

在此次召喚的過程中,楊會長夫婦也談到能與總會領袖面談的難忘經驗。就在跟十二使徒江文漢長老以電話諮詢他們生活的近況後兩週,楊弟兄在某天清晨3:30莫名地醒來,正拿起床邊手機看看幾點的時候,手機介面就跳出一則從艾寧會長辦公室發出的面談通知信件提醒。楊姊妹也分享,當他們得知要與總會會長團第二諮理亨利‧艾寧會長面談時,心裡感覺到將會有召喚臨到他們,她說:「這是個難忘的經驗,艾寧會長親切的就像自己的祖父。對於這個召喚,我們雖倍感惶恐,卻也態度一致,我們不會拒絕任何召喚。」楊會長亦深感自己的不足,雖不知神為何會召喚一個學藝術、個性自由的他來擔此重責,但他內心感謝神看重他,重用他。

楊會長充滿戲劇化的歸信過程要從1983年3 月的一個午後說起。當時,他正處於人生低潮,叛逆被退學在家的高三階段,就在傳教士來敲門的前一天,他的母親還叮囑最近有傳教士在附近敲門,不要回應。但隔天他就趁家中無人的時候讓傳教士進門拜訪。楊會長回憶道:「傳教士進來家中簡單寒暄後,就離開了。隔天,我騎車在鳳山街頭閒逛,逛到了當時的鳳山租用教堂前面,那兩個傳教士也正好在教堂前,他們請我進去參觀教堂,那時還差兩個月才滿18歲又不懂得拒絕別人的我,於是接受了傳教士提出的聽福音的邀請,只經歷了10天密集的課程之後,我便洗禮了。」楊會長說到自己願意接受洗禮的關鍵時,他說:「對於一個對未來很徬徨,感到失望和沮喪的年輕人來說,傳教士的積極、樂觀是讓我決定接受洗禮的關鍵。」

1974年8月,楊姊妹13歲,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受洗加入教會。當時就讀台中曉明女中的她,參加過天主教彌撒,也去過住家附近的其他基督教會,但她感受到後期聖徒教會的不凡氣象。她說:「這個教會很有組織,傳教士教導的事除了耶穌基督的部分外,教會重視的家庭、教育、道德、身體健康等價值,都跟我們的文化相融一致。」楊姊妹的家庭沒有特定的信仰,父母皆相當明理通達,雖覺得此時加入教會對孩子們來說年紀太小,仍以家庭會議全家投票方式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信仰。青春年少的她憑著單純的相信與願意學習認識耶穌基督而決定洗禮。

加入教會後,楊姊妹承諾父親,絕不因參加教會聚會而耽誤學業。為了遵守洗禮聖約,參加安息日聚會,她努力在星期六以前寫完所有的作業,複習完必要的課業進度。她說:「我得到很大的見證,知道神希望我認真學習,也希望我遵守誡命。我每天做功課以前都祈禱,祈求天父讓我找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然後先用30分鐘寫福音進修班作業,再開始複習課業。到了安息日,就能守安息日為聖,專注崇拜神。」她在大學和研究所求學時期也堅持這樣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隨著勤奮的查考與學習,楊姊妹的信心見證與日俱增。她曾在表明自己的宗教信仰時,遭遇「那是邪教」的善意勸告,也曾勇敢無畏的寫信澄清他人對教會的質疑與不實閒話,來捍衛自己小小心靈所確信的真理。這些事都讓她有機會更深入地針對這些問題尋找答案,也更清楚知道天父揀選先知約瑟‧斯密復興福音的目的。

楊會長夫婦皆在年輕時加入教會後不久,先後選擇成為全部時間傳教士,為神服務,為真理作見證。楊會長於1985年底開始在台北傳道部服務,到過中壢、新竹、台北、宜蘭。

楊會長分享在傳教時學會的幾項能力:

1.找到肯定自己的能力。

2.學會與人相處的能力。

3.學會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

楊會長也談到傳教讓他培養出一種主動去愛人的能力。他說:「我領悟到在傳教的生活,神幫助我培養出一種愛人的能力。在成為一個父親前,神透過我的傳道服務,養成我具備這份能力,教會我如何愛我的家人。」他還說道:「傳教的學習,奠基我日後求學、就業、婚姻的能力。我們不要只看到眼前所放棄的東西,而是要擴大眼界,用永恆的角度看待傳教這件事。傳教時碰到的人事物,對我的人生有著極大的影響,他們都是改變我一生的貴人。」

1984-1985年,楊姊妹在台中傳道部傳教,她說:「 我在每一個地方待的時間都不長,令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有多少人受洗,而是學到與同伴的相處和培養美德。如何在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同伴間,以及遇到的困難、挑戰、挫折中,獲得耐心、愛心及繼續傳教的美好經驗。我向傳道部會長、地帶領袖尋求幫助,也試著做我能做的事。好的同伴關係讓我感受到與聖靈和諧,這是傳教力量的來源,這個觀點影響我婚後的夫妻關係,和諧、包容、尊重在夫妻關係中是非常重要的。」恆春是楊姊妹傳教的最後一站,雖然當時傳教並不容易,不過看到今日的恆春有堅定鞏固的成員力量,她深感喜樂。談到傳教的收穫與快樂,楊姊妹分享了一次旅行經驗,說:「我們在鹽湖聖殿附近的旅社,正要退房時,有一個姊妹走向我,說是我傳教時的慕道友。過了這麼多年,我一點也沒有認出她來。我知道這是神的事工,雖然每個慕道友受洗與否取決於他們的信心,是他們跟神的關係,也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不過當這個姊妹走來,跟我說這件事情時,令我既驚訝又感動。」

他們兩人相識的經過有天父許多奇妙的安排。楊會長分享初次見到楊姊妹是在自己18-19歲時,某天走進教堂,正好聽到當時的傳教士彭姊妹在演講,他說:「我還記得她說福音是簡單而優美的,讓我覺得這個姊妹聲音好聽又好有靈性。事後隔了許多年,就在我們倆在BYU唸書時,我才開始追求她。」楊姊妹說:「我傳教時,楊弟兄剛受洗不久。那時候,我和同伴需要在每週二下午,坐一個半小時的客運去潮州,跟我們的地帶領袖開會。某次去的時候,在教堂遇見楊弟兄在教堂幫傳教士畫看板。當時我並不認識他,只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很會畫畫。我傳教結束後,在台北翻譯部工作。此時的楊弟兄也在台北,在我的支會傳教,對他不是全然陌生,但也不了解。」有一天,他們在辦公室大樓門口不期而遇,聊天當中發現兩人都要去楊百翰大學唸書。唸書期間,在週末時,與他在生活與活動上有較多的接觸。楊姊妹分享了其中一個浪漫的記憶,她說:「在BYU的第一個學期,我們去朋友家過聖誕節。回家時,收到楊弟兄送的聖誕禮物:一首他自己寫詞,由他朋友譜曲的歌。我反覆讀了歌詞好幾遍,才恍然大悟是特別寫給我的。」他們交往兩年,分手三年。在分手期間,楊姊妹不論在學業、生活或教會各方面都如魚得水,非常滿意單身生活,並不覺得需要走入婚姻。她雖然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但經常去聖殿的她也常思考祈禱:「天父,如果真的有一個人值得我珍惜,我會為他轉彎,也請求天父讓我能在靈性上認識這個人。」三年後,楊弟兄再次展開追求。楊弟兄從自己父母親的關係中,體認到讓妻子成為快樂的女人,是良好家庭關係的重要因素。楊姊妹說:「懂得從經驗中學到教訓的這個特質,讓我很感動,也讓我覺得可以跟他放心交往,我也真的每天在不經意中發現他一個又一個的優點。」

談到對新召喚的心情與願景,楊姊妹說:「我們需要為信仰付出必要的代價,提升信心,更深刻地歸信福音。歸向基督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認真聽從先知的勸告,走在聖約的道路上,積極奉行福音,都能使我們成為不一樣的人。」楊姊妹鼓勵成員要勇於接受召喚,不怕麻煩,從召喚上學習,讓自己在各方面更進步。她說:「讓基督的福音打開我們屬靈的視野,看清楚我們信仰的依歸!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成為未來的祝福。對於新召喚,我們的心情如履薄冰。我們會按照總會的傳道政策,與聖職領袖密切合作,相信神會一步一步帶領我們。」楊會長則表示:「身為一個從本地召喚的傳道部會長,這樣的機會,或許是一個里程碑,但我的壓力是很大的。我應該要好好善用這個機會,並期望強化傳教士跟成員之間的傳道合作關係,也希望能跟領袖多溝通,讓傳教士成為當地領袖的傳道工具。再者,我們期許能多多幫助本地的傳教士,讓他們有更難忘的學習經驗。」

在此特殊時期成為台灣本地傳道部會長,相信楊會長夫婦也將展開台灣傳道歷史上的新頁。採訪時,筆者深感兩位對傳播福音的熱愛,對教會領袖與政策的服從,更深切感受到那份來自救主的無私大愛正在他們身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