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亞洲區域七十員關名順陳雯玲夫婦專訪

關家庭合影

亞洲區域七十員關名順長老於2021年7月31日卸任,對於在他任期的最後一年,因為疫情影響,教會的活動、聚會、各種會議、施助,包括聖殿等都有調整,關弟兄詳細分享了他在這段期間的觀察,及他在七十員任內除台灣本地外,還走訪許多其他亞洲國家,看到當地聖徒的信心與見證。內文還包含他與妻子陳雯玲的歸信故事與福音生活見證。

關弟兄說,「2020 年初疫情開始,領袖們一直關注疫情的發展,以便因應教會聚會、教會活動的各項調整。5-7月這段時間,先知宣布不得已暫時先關閉聖殿,教會成員也經歷一段時間開始在家聚會,9月左右,區域會長團米爾斯長老還來到台灣,他先在台隔離3週,然後拜訪在台各地成員,主領支聯會大會,當時我也陪同去了台北、花蓮、南部等地。那時候起教會聚會幾乎已恢復正常。」2021 年初時,教會如期在2月28日與5月1日分別舉辦年輕單身成人大會,直至5月11日疫情爆發。這段期間,偶有聽聞一些成員與領袖因停止聚會而擔憂成員的靈性學習。關弟兄談到他的看法:「看起來疫情確實是產生了影響,但我認爲這個新的發展是神在準備我們的方式,我們需要學習在人與人不能見面時如何施助、教會活動要如何進行,包括傳道事工更是如此。」疫情嚴峻那時,所有外籍傳教士都返回本國,疫情鬆綁後他們又可以回來繼續服務。此刻藉著善用科技傳播福音,傳教士表示有許多地方他們從早到晚安排了整天的課程。對此關弟兄表示:「也許年輕一代更認同也適應線上聚會的模式,正好呼應了先知和使徒教導的『神在世上加速祂事工的另一種方式』,2019冠狀病毒病使教會開啟了一個新的模式。」

疫情時代,各地成員仍可按照當地領袖的靈感,透過神為我們預備的方式提升與鞏固自己的靈性,對此關姊妹分享了她的經驗,她說:「在我們支會有一個福音研習的課程,是為30 歲以上的成員準備的,這個課程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前一期研讀『聖徒』,我從該期開始參與,目前我們讀『經文研讀——神的話語的力量』,每週五晚上以線上方式上課,在教師引導下,班員憑靈感分享研讀心得與生活體驗,這個方式聚集並啟發了許多渴望學習福音的成員。」關弟兄也提供自己的經驗鼓勵成員,他說:「總會大會是給予成員在靈性上獲得最大幫助的學習機會,我卸任後花更多時間學習總會大會的內容,因此獲益良多。我清楚知道,這些教導是神為我們預備的,既然此時無法去做實際的施助或舉辦活動,空出來的時間正好可以專注透過神的先知使徒的口來了解祂的旨意。花時間沉思這些教導是此刻極具價值的事。」

不論是在七十員召喚任內,或在擔任支聯會會長、主教等各項事工服務多年間,關弟兄特別珍惜看重與弟兄們的堅定情誼,喜歡與弟兄們同心協力為主服務,他說:「我們已建立起一份革命情感,能與一群精選的靈一起建立神的國度,雖然辛苦但卻是甜蜜的回憶。」

關長老與支聯會會長、聖殿會長、傳道部會長合影

七十員的指派和職責讓關弟兄有機會去不同地區主領支聯會大會,他說:「對於我,要面對各地既熟悉又陌生的成員,總想到每項指派都是最好的學習。熟悉的是,我們都是主內的弟兄姊妹,是主耶穌基督真實教會的一員,學習和參與的教儀都是一致的;陌生的是,各地成員的臉孔、背景、語言、狀況大多不同。令我感動的是,福音呈現在他們各自不同的境遇裡,我在其中看到福音的果子。在眾多的拜訪中,我很感謝台灣聖徒生活在福音中的美好榜樣。」

關弟兄在七十員任內接受指派拜訪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香港、澳門和蒙古,這些國家都在福音開始之初,他說:「我看到當地聖徒的信心,他們當中有些需要從很遠的地方到教會聚會,有的成員生活艱困,即便如此,從他們的言語行為可看到對福音的見證,他們願意去做主吩咐的事,也願意在生活中奉行主的誡命,他們這樣的服從和信心使得教會的力量凝聚,經過時間代代成長,由此我們可知,福音為什麼在這些地方能大幅成長茁壯。台灣、新加坡、香港則是福音相較成熟的地方。雖然每個地方遭遇的問題不同,我見證,不管在何種情況下,我們都需要福音的幫助。」

在關弟兄拜訪過的國家中,印尼令他印象深刻,他說:「區域會長團談過他們曾經有20 年的時間不能有外籍傳教士,由該國自己的年輕人承擔起這項傳道任務,他們雖是一個回教國家,卻有非常堅強的教會領袖,我看到他們支聯會的領袖大部分是返鄉傳教士。他們對主的事工既堅定又熱情。」他繼續說,「我也去過馬來西亞多次,那裡分東馬和西馬,在那裡只有區會沒有支聯會。馬來西亞也是回教國家,教會在當地的發展受到限制,相較印尼,馬來西亞較沒有堅定的基礎,他們的區會領袖由外國的成員擔任。同樣的困境,印尼成員面臨的挑戰造就了他們的信心。我從中學到,在台灣雖一切都很順利,我們也需要學習這種強韌的精神。區域會長團近年來,一直教導和邀請我們幫助台灣的年輕人,提升和鞏固他們,為他們未來有機會擔任領袖作好準備,而傳道服務是在屬靈、屬世上學習和訓練的最佳時機。」

關弟兄在台中出生, 16 歲時,唸高中的他因為同學相邀去教會學英文而認識傳教士,他們一起去台中五權路教堂,發現傳教士從頭到尾都沒有討論英文班的事,最後只剩下他繼續與傳教士保持聯繫,關弟兄分享這段經過,「當時我正好接觸一本書叫《人生的光明面》,書中談到祈禱的力量,恰好傳教士也向我分享祈禱,讓我感到新奇,渴望更了解祈禱的神奇力量。」另外,教會的寧靜平安,教堂的舒適自在,與關弟兄原生家庭的氛圍不同,他說:「我很喜歡跟傳教士一起,也很喜歡他們邀請我研讀的摩爾門經。我把那時最喜歡的經文寫下來貼在床頭,阿爾瑪書37:35-37『我兒,記住,在你年輕的時候要學習智慧;……,你所做的一切事都要與主商量,祂必指導你做有益的事,……早晨起身時,讓你的心充滿對神的感謝;……』」那時,關弟兄正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及徬徨的未來,身體健康也出現一些狀況,談起這些事,他說:「這些都是我當初選擇留在教會繼續學習的原因,而經文在那段時期帶給我很大的力量。」

關弟兄慕道一年多,對於洗禮遲遲沒有下定決心,他的父母表達了傳統長輩人之常情的勸阻,還有他從小耳濡目染慎終追遠的觀念,他常自問要改變或拋棄嗎?18歲時,得知洗禮不需家長同意了,他說:「我知道再也沒有藉口,傳教士也告訴我需要祈禱後自己作決定。為了得到這個決定的確認,我翻開摩羅乃書10:4『我勸告你們要奉基督的名求問神,……,這些是否真實;……向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然後我祈禱,這些經文觸動我內心,這些感受這麼真實,我確實知道摩爾門經是神的話。於是,我決定洗禮。」

1988年關弟兄洗禮加入教會,並於1995-1996年在台北傳道部服務。他在高三那年洗禮後,考上成功大學,去台南唸書。大學期間,關弟兄開始擔任教會召喚,最初是長老定額組祕書,到畢業時,他已是長老定額組會長。之後考上台大研究所,到台北就學,轉到金華街教堂聚會,在那時候認識未來的關姊妹陳雯玲。

關長老與同工們合影

雯玲說她認識教會之初也與一本書有關,當時她在一家老字號的出版社擔任編輯,公司派給她一份介紹本教會的文字稿,為加入圖片以豐富文稿內容,她曾主動致電我們教會的發行中心,也差不多是這時候,她的妹妹帶她認識教會。她們從小住在金華街教堂附近,常看到傳教士騎著腳踏穿梭在巷弄中,所以對教會並不陌生。她妹妹對福音有興趣,正好在路上遇到傳教士姊妹,上完慕道友課程就決定受洗,受洗時邀請她去觀禮,之後邀她一起去教會英文班。雯玲說:「去英文班的第一天,巧遇某位傳教士生日,大家正在幫忙慶生,我發現這些誠懇有禮的傳教士竟然只是20歲上下的大男孩,但他們成熟的言談舉止令我印象深刻,於是決定留下來一探究竟。之後他們邀請我上慕道友課程,那時適逢家中幾位長輩先後去世,心裡覺得需要一些宗教的力量,就答應了。」雯玲持續聽課期間,雖然向傳教士提出的疑問沒有全部得到回答,但他們真誠分享的見證令她感動,他們也邀請她需要自己祈禱尋求答案。談到最後怎麼決定洗禮時,她說:「原本我有自己的執著,認為既然是文字工作者,就當謹守中立立場,不便隸屬任何宗教或組織。那時有位鄰居阿姨送我一本《新荒漠甘泉》,在傳教士提出洗禮邀請時,我剛好從這本書中讀到摩西過紅海這段寫道,『你必須先把腳踏入水中,水才會分開。』我意識到需要先跨出這一步,這段時間的探索才有意義。而當時認識的傳教士陸續搬家,促使我加速認真思考洗禮這件事。」她的首次洗禮面談並不順利,因為那些最初的疑問還不清楚答案,為了能順利通過面談,她努力祈禱讀經文求問自己還欠缺什麼。她說:「看到摩賽亞書18:8-9描述摩爾門水流的洗禮,『願意承擔彼此的重擔……與哀者同哀……』這些話讓我茅塞頓開,最終在1992 年洗禮加入教會。」

兩人相識於1993年,雯玲說初見關弟兄時,匆匆一瞥,心想:「搬來一位中年大叔啊」;但關弟兄則描述:「我第一次見到這位氣質優雅的姊妹,心裡就很想多認識她。」他們一起在台北一支會聚會,常在教會活動中見到彼此,兩人也都參加了神學研究所據說是中斷14年再度重開的達成高級婚姻班。教師黃潘蓮娜姊妹除了在課程後半段邀請許多夫婦來分享實務經驗,課程接近尾聲時,又提出構想要以一場教會四位領袖同台的座談會作為最後一堂課,結果在師生的熱心籌備邀請下,居然有近300人出席,盛況空前。當時一支會的廖丞斌和吳秀延夫婦非常照顧外地來的單身成人,常在安息日午後邀請單成去他們家開家人家庭晚會,一起聊天、用晚餐、分享課程、唱詩歌,為支會的單成凝聚了深厚的情誼。他們也一起參加1993年在溪頭舉辦的全國單身成人大會,雯玲說:「我們代表支聯會報名在大會中表演四重唱,我唱二部,他唱四部,都不是主旋律,在練習時我們發現,單獨唱時我們都很會走音,但聽到彼此聲部時,就能抓住音準和一三部產生美好的合音。」關弟兄說,在某次聚會後,他鼓起勇氣打電話邀約她:「我們學校夕陽很美,你要不要來看看。」於是在醉月湖畔,兩個達成高級婚姻班剛結業的學員,就著一張關弟兄預先準備好的A4話題小抄,運用課程教導展開第一次約會。

關名順家庭合照

他們於1997年在台灣台北聖殿結婚,育有一雙兒女,女兒目前正在台中傳道部服務。兩人結婚之初,與父母同住,關弟兄父母已年邁,他談到:「那時,我們的經濟條件也不寬裕,雯玲毫無怨言支持我在教會的各種服務,也盡心照顧我的父母,我內心非常感激她為我所做的一切。」聊起往事,勾起雯玲對那段日子的許多美好回憶,她說,「那段時間,因為關弟兄和我的事工很忙,支會的姊妹提供我們許多幫助,孩子還小時,只要我們去教會,她們就會接手幫忙抱孩子,所以我們孩子都不怕陌生人。曾經帶孩子去看醫生時,老醫生特別交代我們要教孩子小心陌生人。為此,我們特別在家庭晚會中教導這一課。孩子們上學時也沒有任何分離焦慮,我想是因為他們從小在教會長大的緣故,又因為這些教會的媽媽們都把他們當自己的小孩,他們擁有滿滿的愛。」

雯玲也熱愛在教會服務,最早的召喚是支聯會單身成人副主席,另外還擔任過支會慈助會秘書、教師、會長團諮理、支會女青年會長、初級會會長等,她特別喜歡在初級會服務,也常常透過網路尋找好的資源幫助兒童快樂學習福音,關弟兄說當年他最常看妻子在家做的事是用撞針式印表機做初級會的大字報。

關弟兄在支聯會會長團服務8年,七十員任內6年,之前也擔任主教7年及其他各種教會召喚,在孩子們最需要父親陪伴的同時,兼顧家庭、工作和教會召喚,對於有一位忙碌的先生,雯玲說:「他不會把家務全丟給我,需要幫忙時,他總是能及時協助。在他擔任主教的那段時間是比較辛苦的,那時孩子還小,我不會開車,每週聚會結束,我和孩子會在教堂等待整個下午,等他結束所有會議,我們才一起回家,」她接著說,「今天我們家庭去參加實體的教會聚會,這是5月疫情第三級以來第一次回到教會聚會,也是隔了20多年後,我們終於又能一起坐在台下。雖然這段時間有點漫長,但因為他的召喚,孩子們跟我才有機會能隨他一起參與許多教會活動,慢慢的我們也視為這是我們家庭的生活方式,總之,有時候雖有壓力,卻收穫更多成長的機會。」

最後,關弟兄說:「當我回頭談在年輕時洗禮這件事,便想到這個年紀的孩子也恰好是對人生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該如何做』的階段,福音正好可以帶來真正的幫助。每一年4月,我會去鹽湖城接受總會會長團、十二使徒和七十員會長團的訓練,有一年去的時候,他們當場做調查,全世界有將近200位區域七十員,他們說如果你是歸信者的請站起來,結果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起立,只有三分之一是教會家庭長大的孩子;又說如果是20 歲以前洗禮的繼續站著,我就繼續站著。後來發現許多的區域七十員是歸信者,而且他們都是在年輕時就洗禮的。」

關家庭就像教會中無數個忠信服從的家庭一樣,他們勤奮奉行福音,真誠熱愛主的事工,並從中獲得主的祝福與對救主的見證。在家中的妻子全心支持丈夫的教會召喚,在教會中的丈夫全力光大召喚為神服務,夫妻一起攜手站在主一邊,展現出合一的力量。

關名順家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