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文獲得的啟示

耶穌救起沉入海的彼得

幾個月前,在一家族聚會中,大家一邊吃飯聊天,一邊看著一個電視節目。節目中是一位老師正在接call-in電話,回答觀眾朋友提出的疑難雜症。聽著一個個問題被解決,大家的眼睛亮了起來,其中一個家人顯得躍躍欲試。這時另一位家人說,他有個朋友已經試過,也買了他們販賣的幸運手鍊,雖然現在疫情嚴重,百業蕭條,但這朋友不受影響,生意做得很好很賺錢,一聽到他這麼說,我這個家人也想試試看。這時不解風情的我說,與其相信這個,不如相信我的神,來教會看看,接近神不用花一毛錢。這時家人說,相信你的神有用嗎?你的先生還不是得癌症?

「是啊,」我很快的回答他,「我的先生是得了癌症,還是只有一成多機率可以手術的癌症,但是我的神救了他,也給了他一份他做的來的工作,難道這不是奇蹟,不是神的恩典,不值得感恩嗎?」

馬太福音14:30-31說道:「彼得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

我的信心不大,救主這兩句提醒彼得的話,也深深刺中了我的心。李弟兄病發之初,我完全六神無主,憂慮、愁苦、懼怕、膽怯……等等負面情緒,一併來到我的心中。我的眼睛沒有仰望救主,卻注目在那可怕的情境之中。當婆家親屬質疑我,病危為何不轉院去找好醫生時,更讓我驚慌失措,壓力大到要爆炸。當時很多人給了我一堆訊息,要我去各醫院找名醫,但我的情況不允許,也沒有這麼多時間去掛號、去排隊求診。這時我的小天使佩玲出現了,她幫我問了家她熟識的醫院,讓我知道以李弟兄當時危急的狀況來看是轉不出去的,所以我沒有選擇只能留在慈濟醫院。雖然這樣一來,我沒有了找名醫的壓力,但卻有了另一種壓力——慈濟的醫生好年輕啊,看來沒什麼經驗,我這樣孤注一擲,對嗎?於是我不斷祈禱和禁食,也請聖職弟兄為李弟兄作聖職祝福,祈求神幫助我們,給我們力量。


「勤奮尋求,一直祈禱,要相信,這樣,如果你們正直地行走,記得你們彼此所立的聖約,所有的事物將共同效力,叫你們得益處」。「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教約90:24 & 尼腓三書14:7-8

就是在這樣謙卑的祈求下,我得到聖靈的提醒,我知道神回覆了我的禱告,祂說:「如果我要讓他活,不管透過誰的手,他都能夠活下來。」我感謝主,我的心得到了安慰及力量。

手術後,李弟兄身體復原的很慢,我們逐步改變生活作息及飲食,儘量排除再次復發的機會。雖然我感謝神讓他活下來,對神的信心也成長了不少,但我知道這種病的復發性極高,尤其在肝腫瘤破裂的狀況下,復發機率是百分之百。但我仍在心中暗暗祈求神能多眷顧我一些,不要再次發生這種狀況。但似乎人越怕什麼,就越會遇到什麼。不到三個月,李弟兄就復發了,而且一次就來6顆,我記得當時的驚嚇與失望讓我直掉淚,我問神為什麼?我們很努力也悔改了呀!對神的信心也進步了啊!為什麼又是我?是什麼地方沒做好呢?那告訴我好嗎,我改!

我的人民必須受管教,直到他們學會服從,若必須這樣,就由他們所受的痛苦的事來學習」(教約105:6)。「實在的,主對我所愛的你們這樣說:我所愛的我也責備,好使他們的罪得以赦免;藉著責備,我為他們預備道路,他們在一切事上脫離誘惑,而我一向愛你們」(教約95:1)。
 

我很喜歡陶德‧克理斯多長老在2011年4月份總會大會的演講:「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演講中提到神的管教至少有三個目的:(1)勸服我們悔改,(2)淬鍊和聖化我們,(3)有時候是要修正我們的人生方向,引導我們到那條神知道是更好的路上。神的管教雖然往往讓人難以忍受,但我們確實應該感到高興,因為神認為我們值得祂花時間和工夫來糾正。主說:「我的人民必須在一切事上受考驗,好使他們準備好接受我要賜給他們的榮耀,即錫安的榮耀;不受管教的人不配進入我的國度(教約136:31)」。保羅·詹森長老說:「我們應該小心留意,不要厭惡那些會幫助我們培養神性特質的事物,主祂要考驗我們的耐心和信心。」我知道主會賜給我們力量,減輕我們的重擔,讓我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達林·鄔克司長老在2001年1月利阿賀拿中的文章「成為怎樣的人」曾說:「最後的審判不只是對我們所做過的一切作為——所有善行與惡行的總和——所作的評量,也是對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行為及思想的影響——所作的一種認定。對任何人而言,單單只有外在的行為是不夠的。耶穌基督的福音計畫是要教導我們如何成為天父要我們成為的人。

今年是李弟兄病發的第5年,這當中他經過13次的手術治療,10次的復發,現在體內還有1顆腫瘤與他共存。羅素·納爾遜會長曾說:「我們生活中的大山,未必會依照我們想要的方式或時間移開,但我們的信心永遠都會驅動我們前進」(2021年4月總會大會演講)。信心永遠都會讓我們更能獲得屬神的能力。對救主有堅強的信心,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順從地接受祂的旨意和時間表——即使結果並非如我們所願或所想。1997年10月尼爾·麥士維長老應邀在一場祈禱會上對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分校的學生和教職員演講,同一年稍早,麥士維長老因為白血病進行了長達46個晝夜,令他身體虛弱的化療。那時大衛·貝納長老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從這場大病中學到哪些寶貴的課題?」大衛·貝納長老說,他永遠記得尼爾·麥士維長老那明確而又直指人心的答案,他說:「大衛,我學到的是,不退縮比苟延殘喘重要。」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試煉或苦難時,也要像耶穌一樣祈求天父讓我們『可以不……退縮』(教約19:18)——就是不要退卻或打退堂鼓。不退縮遠比苟延殘喘來得重要!此外,領受苦杯而不怨天尤人,就是在效法耶穌基督」(2013年3月3日,德州阿靈頓大學,摘自教會教育機構祈禱會講辭)。我希望我和李弟兄在面對困境、病魔和死亡的時候,也能效法尼爾·麥士維長老的榜樣,能明瞭神的幸福計劃,而且會帶著尊嚴、沉著和優雅地面對。如果天父的旨意是要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就前往靈的世界繼續未完的傳道使命,那麼我是否有信心順服於祂的旨意,能有不被治癒的信心?並不是所有患病、軟弱的人都能被醫好。「如果所有的對立都被消弭、所有的痼疾都被除去,那麼天父計劃裡的主要目的便無法達成,只有在符合祂的旨意及為了彰顯神的榮耀時,這些醫治才會成就神的目的」(大衛·貝納長老,「接受主的旨意和時間表」,2016年8月,利阿賀拿)。我知道這些經歷不僅僅關乎生死,而是關乎學習、生活和成為怎樣的人,努力邀請神性力量進入我們的生活,相信生活中一切不公平都會透過救主的贖罪得到平復。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