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合照

楔子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故事中的主角愛麗絲考慮該選哪一條路時,遇到了開喜貓。愛麗絲問牠:「我該走哪一條路呢?」貓回答說:「那就要看妳想去哪裡了!如果妳不知道妳要去哪裡,妳走哪一條路都無所謂!」多馬・孟蓀會長藉著愛麗絲的「徬徨」提醒我們永遠不要輕忽關於選擇的三件事:權利,責任,後果。

羅拔·海爾斯長老亦曾分享了他的一個經驗:「小時候的某一天,父親要我為木質地板塗上亮光漆。我決定從門邊開始往裡面漆。等到快要完工時,卻發現自己出不去了!房間的另一邊沒有窗也沒有門,我真的把自己漆到了死角,哪裡也去不了,我被困住了。我學到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我們的行為會限制我們的自由。同樣的,我們不思索、率性而為,就會在靈性上把自己逼到死角,受制於我們所作的選擇。」

讓神參與我們的發展

我們呢?當我們在成長的過程裡孜孜矻矻、鍥而不捨或輕率隨性、舉棋不定的時候,曾不曾問問自己:「我應當是怎樣的人呢?」

躊躇滿志的當下,經文裡的人與事總伴隨著「念天地之悠悠」的喟嘆聲輕叩我們內心深處的方隅之地:撒母耳夜裡沉睡時三次聽到呼喚,以為是以利在呼喚他;以利明白是耶和華呼喚童子,他告訴撒母耳:「若再呼喚你,就回應:『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先知耶利米蒙召服務時,他很惶恐的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主的回答溫柔而慈悲:「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你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摩爾門10歲時,是一個認真的孩子,也敏於觀察;他15歲時,心思謹慎,蒙主親訪,體悟了耶穌的良善。

試想,如果我們選擇讓神參與我們成長的旅程,即使處在山重水複中,那踽踽獨行的滄桑和無助不會抑制了我們尋訪柳暗花明的心思意念;即使那粗糙的現實不假辭色地一點一點潤飾並雕鑿我們的外貌,但心底那愈益強烈的探索生活意義的渴望,以及對真理所抱持的永無止境的追尋,仍是永不止息的。因為,神不但為我們在靈性、社交、體能、智能四個領域裡井然有序地安排了縝密的指南和步驟(探索,計劃,行動,省思),更揭示了「你的成長取決於你,但並不表示你將獨自完成」的原則。祂幫助我們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視野、步調和情懷,在登高行遠、臨深履薄的青春裡,友愛互助、昂首並肩地走出另一番風景。

朋友乃時常親愛

成長和學習的道路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挑戰和考驗。面對這些起承轉合,我們除了選擇單打獨鬥、孤軍奮戰,也可以選擇相互扶持、群策群力。經文裡有許多的「陪伴」典範,都在在詮釋了「靈性、社交、體能、智能」各樣恩賜的知行合一。

耶穌來到迦百農,許多人聞風而至,聚集在門裡門外聽祂講道。有一個癱子想見耶穌,期待可以得著醫治,就請他的四個朋友用擔架抬他去。殊不知,屋裡的人實在太多了,沒有辦法抬到耶穌面前,於是四個朋友就把他抬上房頂,將房頂拆了,把擔架從房頂垂降到耶穌面前。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與友愛,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著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這個癱子立刻站了起來,拿著褥子在眾人面前走了出去,眾人都驚奇不已。但最興奮的,大概莫過於癱子的四個朋友了,因為他們的陪伴及想方設法,更因為他們願意付出代價(事後可能還要修理屋頂?!),這個癱子才能得著醫治。(馬可福音2:1-12 )

有時候,在登高行遠的路上,不免夕惕若厲、身心交瘁,內心深處最大的糾結,就是不知漫漫長路何時會結束,彷彿永遠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宛若陷入極度口渴,卻無水可喝的窘境(我們都知道人體內百分之七十都是水,人可以幾週不進食,但只要兩三天不喝水,就可能死亡)。面對這樣的窘境,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即時的支持與陪伴。如果,我們記得主的叮嚀,給口渴的人一杯及時的涼水,就能讓彼此保有「欵乃一聲山水綠」的信念和勇氣,繼續向著標竿前行。(馬太福音10:42 )

而,在直而窄的道路上前行,面對嚴峻原則的要求,及一次又一次「漸漸挪移」的選擇或意志力的考驗,我們是否仍然時時刻刻都能認出神的手呢?當小阿爾瑪處在艱難、低落時刻,他認出主透過天使向他說:「抬起頭來,歡喜快樂吧!」遂聽從天使的信息從另一條路第二次進艾蒙乃哈城傳道。小阿爾瑪進城後,與艾繆萊克相遇,飢腸轆轆的他向艾繆萊克乞求一些食物,艾繆萊克認出小阿爾瑪是天使曾說要「接待」的人。飽餐一頓後,小阿爾瑪告訴艾繆萊克:「我本想離開這裡,永不回來。」歷經多日的相處及準備後,兩人「從新得力,如鷹展翅上騰」合一同心投入神的事工。

上述這些波瀾壯濶的真情際遇,仍持續不間斷地在我們的生命中湧現,這是神的安排,祂一直把我們放在彼此的人生道路上,是有原因的。

守心・果效

我們的人生可以像一幅卷軸畫冊,一路展開……還有無盡的豐富。在描繪勾勒的過程裡,邦妮・高登姊妹提醒我們「世上諸多的迷惑會試圖削弱我們對自己神聖身分的自信,也試圖讓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潛能。透過聖約和教儀與主緊密相連時,生活就會充滿:加增的自信、保護及深切持久的喜樂。」與此同時,克拉克・吉伯特長老也以親身的經歷要我們記得「世人關注的是我們的截距,神關注的卻是我們的斜率。在主的微積分裡,祂會盡一切所能幫助我們把斜度轉向天國!把注意力放在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出發的地方。讓主参與你提升斜率的過程。」

正因如此,主鮮少一次就給我們全部的資訊;當我們憑信心向前進,主會一點一滴地向我們顯示真理和航道。而,我們如何能跟隨尼腓的榜樣,如他造船般地建造一個在主眼中非常精巧的人生呢?「你們無論去南方或北方,去東方或西方,都沒關係,因為你們不會走錯。」日復一日,在平凡瑣碎的壓力或負荷下,即使情況艱難,即使身心俱疲,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主溫柔慈悲的呼召是否可以讓我們依然毫無懸念、滿懷信心轉向祂、尋求祂的愛和指引呢?我們是不是可以像奧姆乃一樣,無論去哪裡,都要先到主那裡,並在人生的旅程中持續遵守聖約呢?因為,我們走了這麼遠,並不是只為了在這裡停下來!

1830年深秋,奧利佛・考德里、帕雷・普瑞特、小彼得・惠特茂及希伯・彼得蒙召喚去服務。隆冬之際,當他們一行人在冰天雪地中進入曠野時,主說:「我也要與他們同行,在他們中間。」祂所要求的,只是要我們盡心盡力、高高興興地做、用信心的祈禱去做。耶和華在雅各的夢中告訴他:「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創世記28:12-15) 願我們都能深記主的叮嚀、愛和慈悲,讓我們放下恐懼,生活在喜樂、謙卑、希望和放膽的自信中,知道主與我們同在,「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我知道,卷軸畫冊裡豐富美麗的景緻正待展開:祂知道我們所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