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一奉獻與其他捐獻

什一奉獻與其他捐獻

我們都知道天父渴望祝福我們。只要我們向祂祈求並服從祂的律法和誡命,祂隨時會祝福我們。1正如美麗的煙火,在漆黑天空裡放射出賞心悅目、五彩繽紛的火花,天父的祝福也向四面八方放射出來,將許許多多非凡美麗的事物傾注在我們身上。祂透過多種方式,賜予豐盛的祝福。然而,祝福有時不是按照我們特定的祈求、在我們認為最好的時間或以我們期望的形式來到,不過,祝福終會來到。

什一奉獻是一項帶來偉大祝福的誡命,但這誡命有時並不容易遵守。我們會擔心食物不夠吃,沒有舒適安全的家可住,不能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和良好的教育。若要滿足所有這些需求,我們勢必要擁有一些財物。我們遵守什一奉獻律法,必須割捨因獲得更多財物所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我們必須表明我們的心不放在世俗的事物上,而是放在天上的財寶上。2我們必須信賴神,並且相信我們所獲賜的一切「足夠而有餘」3

什一奉獻律法很簡單,只要求我們「每年繳納〔我們〕全部收益的十分之一」4,也就是我們收入的十分之一。什一奉獻是「〔我們〕永遠常存的律法」5。瑪拉基說,我們若遵守什一奉獻律法,主會「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6。我們遵守這項律法所應許的祝福是寶貴且豐盛的──但有時並不顯而易見。

貝納長老說:

我們在教導什一奉獻律法和為之作見證時,往往會強調即刻就能獲得非凡的、容易察覺的屬世祝福。這樣的祝福確實會發生,但我們在遵守這項誡命時,所蒙得的一些祝福是非常重要卻不易察覺的。這類祝福唯有在我們隨時留意自己的靈性並服從律法時,才覺察得到(見哥林多前書214)。7

為了明白這項原則,讓我們回到1845年的時候。當時,教會成立才15年,大多數的成員都聚集在納府市,這美麗的城市是聖徒所建立,有將近2萬人口。先知約瑟‧斯密已經殉教,而聖徒遭遇極大的迫害。教會的敵人焚燒聖徒的住家、農場和田地,逼迫他們離開納府。然而,在這大苦難中,聖徒被命令建造一座聖殿。蓋聖殿的工作需要付出極大的犧牲。有位年輕人得知教會在蓋聖殿時遇到困難,於是在184578日去見百翰‧楊,捐出他的畢生積蓄,總價2,500 美元的金幣,這在當時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這些錢要用來資助聖殿完工。

當時所有聖徒都被要求要繳納什一奉獻,也就是收入的十分之一來建造聖殿。這需要龐大的金錢。這些錢來自貧窮、困苦、遭受攻擊、辛苦維持家計,以及準備撇下家園進入荒野的人們。儘管有這樣的困難,聖殿仍於184512月完工。兩個月後,聖徒在最冷冽的寒冬中被迫離開納府,離開他們的美麗城市和神聖聖殿。兩年後,納府聖殿付之一炬,只剩下地基。聖殿的殘餘物品賣了2,000美元,僅占原價極小部分的金額。8

聖徒想必非常失望傷心。也許有些人心想主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他們被要求付出了這麼多犧牲,結果聖殿被摧毀了?那位捐出2,500美元的年輕人會怎麼想?他離開納府時,一無所有。瑪拉基應許的祝福在哪裡?

但是在這些美好的信心榜樣中,我們看到因什一奉獻而來的「非常重要卻不易察覺的」祝福。聖徒離開納府之前的兩個月,忠信的聖徒終於能獲得聖殿的祝福。有五千人參加聖殿教儀,接受了個人恩道門,聖殿日以繼夜地忙碌著。當聖徒離開納府,走在冰凍的河面上,進入陌生的荒野時,他們身上帶著「高天的能力」9以及印證為永恆家庭的祝福。這些財寶不會遭人毀損,也不會被蟲子蛀壞。10

我們從這些經驗中也看到,聖殿祝福與什一奉獻之間有密切的關聯。主命令我們繳納什一奉獻,是「為了建造我的屋宇」,也就是建造聖殿。11我們建造和運作聖殿的能力,取決於教會成員的什一奉獻和其他捐獻,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來源。建造聖殿的核准與否,則取決於成員是否忠信地繳納什一奉獻,尤其是聖職持有人。聖殿建造之前,該區域必須有許多支聯會;一個支聯會要成立,必須有許多活躍、繳納十足什一奉獻的麥基洗德聖職持有人。最後,任何成員要進入聖殿,必須配稱且在靈性上作好準備,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必須繳納十足的什一奉獻。

孟蓀會長提醒我們:「建造聖殿和參加聖殿教儀一直都需要某種程度的犧牲。」12

我們渴望在亞洲更容易獲得聖殿的祝福,因此我們也需要繳納十足的什一奉獻,藉此做出犧牲。我們也需要教導子女什一奉獻的原則,邀請所有的成員懷著信心去遵守這項律法。當我們這麼做,偉大奇妙的祝福就會來到。有些祝福顯而易見,有些祝福則不易察覺。

我們的犧牲可能不會立刻讓自己的國家有一座聖殿,但是如果我們用信心的眼睛看,會看見貝納長老所形容的那種「非常重要卻不易察覺」的祝福。我們會對已獲賜的財物更心存感激;我們會學到如何更加節儉度日;我們會受到引導,找到合適的工作;我們會獲得動力去蒐尋自己的祖先並完成家譜;我們會找到力量去扛起重擔;我們會培養出更大的能力去了解和遵從聖靈的指示;我們會找到信心,更清楚了解天父的愛。即使我們在今生看不到祝福,也許我們的孫子女和曾孫子女會因為我們信心的榜樣而蒙福。那位捐出2,500美元的年輕人是我的曾祖父。他可能難以想像他的信心舉動啟發了我,也成為他子孫的榜樣。

圖:凃文炫長老

註:

1.見馬太福音77-11;教義和聖約13020-21

2.見教義和聖約12135;尼腓三書1319-21

3.見教義和聖約10417

4.見教義和聖約1193-4

5.見教義和聖約1194

6.見瑪拉基書310

7.大衛‧貝納,「天上的窗戶」,2013年11月,利阿賀拿,第17-18頁。

8. Glen M. Leonard, Nauvoo, A Place of Peace, A People of Promise (2002), 629.

9.教義和聖約958

10.見馬太福音619-20

11.見教義和聖約1192

12.見多馬‧孟蓀,「神聖聖殿──世人的明燈」,2011年5月,利阿賀拿,第92頁。